安徽皖能股份

科学严谨地实施厂用电系统改造,将购网电成本降到最低

发布日期:2009-05-05 浏览次数:3952

  

科学严谨地实施厂用电系统改造,将购网电成本降到最低

                                                         ——皖能集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之八

    皖能集团公司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作为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强保障,解放思想,克服老观念、老模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具体难题。

    皖能集团公司的主要产业集中在火电。火电机组在向广大用户输出大量电能的同时,自身也在消耗一定数量的厂用电,从理论上说,火电厂自身使用的厂用电包括为保障安全从电网购入电的价格与输送给电网的电的价格保持一致,较为公平与合理,但是,随着以“厂网分开”为重点的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火电厂从电网购电的价格被电网侧归入“非普工业用电”之类,大大高于火电厂的上网电价,以皖能集团火电机组所在的安徽电网为例,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平均在0.4元/千瓦时左右,而购网电的价格却为0.75元/千瓦时左右,两者相差近一倍,以一座年购网电量3000万千瓦时的火电厂进行计算,仅购网电与上网电之差一项,火电厂一年将增加成本近1050万元。

    另一方面,目前,火电厂厂用系统的设计准则仍然沿用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部制订的《设计规程》,要求火电厂厂用电接线方式采用“单元制”接线方式,即其中每台机组从发电机出口T接一台厂用变压器作为厂用工作电源,通过工作母线为每台机组的厂用负荷供电,另外设置一台起动/备用变压器,从220kV配电网接入电源,既为输煤、化水、脱硫等公用负荷提供电源,又为厂用电源提供备用电源,因此,起动/备用变压器长期挂网运行。若以一台5000kVA变压器平均负荷20%计算,加上网损,一年将至少产生近4000万度的购网电。显然,这种接线方式对于火电厂来说,安全裕度虽然很高,但经济性很差。

    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争取经济效益,将购网电成本降到最低,是皖能集团公司科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具体的现实问题。股份公司安全生产部及其各发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在广泛收资、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逐一破解过程中所碰到的每个难题。首先,摸清各个电厂厂用电系统中到底有多大的富裕容量,以铜陵电厂为例,厂用电系统改造总体方案设计单位聘请的是中南电力设计院,但中南院提出若全部依照基建设计计算书,其厂用电系统的富裕容量不足以支持将部分公用负荷从起动/备用变压器转移至厂用变压器,面对这个问题,技术人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机组运行现场进行各种工况下的厂用电系统运行记录,经过近半年的记录积累,数以千计的第一手基础数据证明了厂用电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确实存在相当的裕量,当中南院专家看到这些丰富而可靠的运行数据,不仅消除了设计顾虑,而且对皖能技术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表示了敬佩。

    其次,以工作的精细化,追求厂用电系统改造整体效益最大,从改造方案来看,可以分为小改和大改,前者稳妥但效益有限,后者效益好但要求高,比如,将输煤、化水、脱硫等公用负荷转移至厂用母线,可以降低起动/备用变压器负荷,但却不能使起动/备用变压器完全空载,因为机组的启停仍然需要耗用购网电,而机组的启停又是电厂运行状态中最容易出现极端特殊情况的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需要改造做工作,而且需要在运行方式优化调整、保护定值与《运行规程》的细化修改以及运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配合,才能在现有设备条件下,把改造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改造的效益做到最大。已经完成厂用电系统改造的淮北国安、皖能铜陵、安庆皖江,以及正在分步实施厂用电改造的马鞍山万能达公司均实现了起动/备用变压器平时基本空载的方案,做到了效益最优。

    再次,新建机组提前规划,为厂用电改造铺平道路。由于火电《设计规程》一直未做修改,虽然电力设计单位和电力规划设计专家承认目前《设计规程》导致厂用电系统设计裕度被逐级放大,“大马拉小车”既不利于节能降耗,也增加了新机赢利的难度,但现行的电力项目核准制使得多数设计单位不愿在新机设计阶段考虑厂用电系统优化,为此,股份公司安全生产部在新机规划设计阶段,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一方面兼顾核准审批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设计单位在厂用电系统设计、变配电设备选型以及位置布置方面给予考虑。淮北临涣中利2×300 MW和皖能合肥1×600 MW工程都因为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购网电成本降到最低的要求,在新机组投产之初就具备了厂用电系统改造所必须的所有条件,避免了重复投资,为新机组投产降低运行成本,取得赢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全生产部

返回顶部